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大国,从古至今流传并且延续下来的传统风俗习惯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了对于逝者丧葬的一些传统礼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然进入新中国社会的人们对于丧葬制度有着一定的冲突,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改革土葬制度。
土葬变火葬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的泱泱大国,但同样也是拥有着高达14亿人口的国家,因此土地对于一个国家和人民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国有关部门为了增加土地的实际利用率以及避免土地环境的破坏,决定对逝者的丧葬制度进行调整,将中国原有的土葬制度更改为火葬制度,却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
尤其是在很多农村,当地人都比较信奉入土为安的丧葬观念,尤其是很多农村老人直接给儿女表态,自己如果在百年以后逝去,必须要用土葬的方式来执行。但是随着国家对丧葬制度的重视,火葬的管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其中就包括了在2017年时河南地区进行的火葬试点工作。
河南作为我国重要人口大省及历史名城,自然对于丧葬习俗非常的重视。随即,当地有关部门就在河南省进行了“一刀切”的试点方式,将河南多达200多万座的坟墓全部进行了迁移。在这一试点工作开启之后,河南相关的民众为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甚至有很多注重丧葬风俗的人们痛哭流泪,生怕有朝一日老祖宗会“怪罪”自己。
国家在进行部分地方试点迁移工作的时候也发现了问题,其中就包括迁坟对于老百姓群体的思想层面难以接受。毕竟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认为已经故去的人本就应该入土为安,如果迁坟就会惊扰到逝去的人,并且表示这是一种子女不孝的行为。国家也很理解这些老百姓的想法,于是决定在后续进行迁坟制度的改革。
集体迁坟制度开始全面普及并落实
第一项改革就是考虑到了老百姓的心理,为了能够更加公平的对待迁坟事宜,我国决定在全国各地都采取统一化的迁坟制度。也就是说,通过公平迁坟、一视同仁来尽可能的弥补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压力,这样的做法也能给每个地方的老百姓心中一些慰藉。
除此之外,国家还决定在每个城市的各个区域设立公墓,随即将距离比较近的坟墓进行就近的迁移,这样也能保障老百姓在祭祀先祖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方便。而原来坟墓所占用的土地重新进行整理之后作为种植农耕用地,对于庄稼种植者而言还能提高土地的实际利用率。
对于个别封建色彩比较浓重的人,国家也决定给予他们一定的适应时间。既然制度已经规定全国各地都必须要施行统一迁移化管理,那么相关部门自然也不会允许个别人员不按规定执行。但是考虑到了每个人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时间不同,国家也决定对个别的坟墓短暂的保留,但是在规定时间之后还是要进行迁移的。
其实对于很多老百姓不愿意迁移老祖宗的坟墓,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个人角度而言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进行坟墓的集体迁移也是为了活着的人能够有更好的生活空间以及生活条件,与其对逝去的人夸张敬畏,倒不如在生前好好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家人才是最大的孝道。
迁坟并不代表不让国人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那些农田留出来实现集体化、大范围的种植,将坟墓全部规划到一个集中的地点,这对于城市和农村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一方面能够保护农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未来的环境和生活的整洁,这对于我们生活环境的发展来说是一件推动性的好事。由此,农村丧葬制度有何变化?土葬变火葬引争议,部分坟墓或要统一迁移。